随着社会发展,群众诉求复杂多样,基层社会治理任务繁重,无一不在挑战着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服务能力,白洋村结合当前现状和工作实际,依托现有网格,打造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模式,以网格兜起百姓大小事,将支部建在网格,队伍依托网格,监督深入网格,坚持网格连心、服务为先,形成党建带动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新面貌。
精细划分网格,提高基层智慧服务能力。为加强基层网格化治理工作,实现网格管理精细化,在尊重大格局不变的基础上,白洋村综合考虑区域、人口、事务量等因素,按照规模适度、无缝覆盖、方便服务的原则将原来的4个网格精细划分为8个网格,全村工作人员除书记总抓其他人全部分配到网格。明确网格长责任和服务内容,实行“定格、定员、定责、定岗”,每名网格长要知晓网格概况、村民家情、村情民意、特殊群体等。还要能走访调查、能宣传发动、能解决矛盾、能赢得信任。以网格化促进基层管理精细化,充分发挥网格的功能,全面提升源头发现和前端处置的能力,实现智慧服务群众的目标。
支部建在网格,激发基层治理红色动能。2021年“两委”换届后,白洋村及时优化调整组织设置,推行支部建在网格,撤销原支部,成立网格支部。并按照精细划分的8个网格,将全村党员分为8个小组,每一名党员都纳入网格管理,让党建力量下沉,构建党建网格和社会治理网格“两网融合”格局,着力把网格阵地建设成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党员教育的主场所。充分发挥网格内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利用熟悉村民的优势,经常性收集村民意见和建议,能解决的及时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向村级网格长反映,并协同抓好落实。同时组织党员以网格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做到“党员进网格,服务心贴心”,形成党员示范带动的良好氛围。
队伍依托网格,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为充分发挥党员在网格化管理中的主力军作用,搭建村民和村委会之间的桥梁纽带,白洋村依托8个网格党小组成立8支志愿服务队。同时每个志愿服务队吸纳辖区有志青年、退伍军人等力量,根据人员特长组建理论宣讲、文化文艺、科普宣传等网格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同网格可交叉错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党员就在眼前。除推进常规志愿服务之外,白洋村扎实推进精品化志愿服务,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如丁村东村所在网格党小组按照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特色成立助力农旅志愿服务队,义务参与村内旅游发展,对在乡村旅游建设中思想上有顾虑、利益上有纠纷的群众,积极做好协调工作。汤村所在网格党小组按照正在开展的整治点建设成立环境治理志愿服务队,主要协助村级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劝导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服务成为党建抓手,激活基层党建活力。
监督深入网格,激活基层监督“神经末梢”。白洋村把纪检监督触角延伸到网格,不仅纪检委员履行监督职责,对村级专项资金使用、惠民政策落实、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等进行监督,每一名网格长也都是网格监督员,每一名党员都是网格信息员,织密村级监督网格,构建“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监督模式。网格监督员主动开展网格内各类矛盾纠纷的调处、化解,及时排查上报网格内违建乱建、散乱污企业、各类不安定因素和不安全隐患等动态信息。网格信息员充分发挥“近距离监督”的天然优势,面对面倾听民意,零距离沟通交流,及时发现与反映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弥补村级监督中存在的盲点,发挥网格监督的作用,使监督真正地走进去、沉下去,将监督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